蘇州納米所兩位同學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
近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獎”評審結果,蘇州納米所2018級細胞生物學專業博士生杜明明獲“院長特別獎”,2018級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博士生龍軍華獲“院長優秀獎”。中科院院長獎設立于1989年,旨在激勵研究生勤奮學習、創新進取,發現和獎勵優秀年輕人才,是中科院在學研究生的最高獎勵,分為院長特別獎和院長優秀獎。
獲獎者簡介:
杜明明
年級:2018級博士生
杜明明同學針對非球形蛋白表面化學和結構復雜性很難精準控制其自組裝成晶體,利用非球形RhuA 作為構筑基元,在其三維空間位點引入組氨酸殘基并精確調控其相互作用,成功實現了將各向異性的非球形RhuA 自組裝成高度有序的、具有不同形態和結構的蛋白質晶體;針對多樣的、動態的及微米尺度的金納米顆粒陣列難以構建,發展了一種理性設計策略,制備了微米尺度的、高度有序的、多樣的及動態的二維功能化RhuA蛋白陣列。開發這些陣列為功能模板,獲得了微米尺度的、高度有序的、多樣的及動態的金納米顆粒陣列。更重要的是,這些金納米顆粒陣列作為很好的工具充分證實二維 RhuA 陣列的組裝模式和結構性能。該工作不僅證實蛋白理化性設計顯著性作用,而且突出功能化蛋白質指導納米顆粒精準圖案化重要性。同時,這種結構可調的金納米顆粒結構不僅有助于未來電子元件和電子設備發展,而且進一步被利用支架用于吸附其它功能分子,將為新生物電子設備的開發提供有效方案。目前公開發表SCI高水平學術論文3篇,包括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 國內授權發明專利1項。
龍軍華
年級:2018級博士生(碩博連讀)
龍軍華同學針對柔性高效III-V多結太陽電池制備中存在的大尺寸外延材料的剝離及轉移、柔性襯底制備等技術難題創新性地提出了電鍍與低溫鍵合相結合的外延薄膜轉移方案,大幅度降低了柔性高效太陽電池成本,有望廣泛應用于無人機、飛艇等航空器;同時針對多結疊層太陽電池子電池特性無法直接測量的難點,采用外量子效率和電致發光譜的光電互易原理,計算分析各子電池光電特性,實現了針對性指導多結太陽電池優化設計。目前以第一作者公開發表高水平論文5篇,其中SCI一區3篇,與他人合作發表論文8篇,國內發明專利3項,PCT專利1項。
附件下載: